环境设计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较高的文化道德修养与扎实的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能力,热爱环境艺术设计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专业基本功,面向建筑装饰设计领域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环境艺术设计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环境艺术设计策划与表现技能,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一)知识要求
1.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掌握扎实的环境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必备的英语、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基础知识。
4.关注本专业学科的发展动态,了解新颖的环境设计理论知识。
5.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建筑史学、环境设计美学的基本知识。
6.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环境设计项目管理、设计施工材料分析、设计施工成本预算、施工监理等知识。
(二)能力要求
1.具备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
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运用和操作水平,较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5.具备图形设计、项目策划和电脑软件操作的基本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素质要求
1.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基本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
2.拥有优良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具备强烈的服务社会意识、责任意识及创新意识;具备自觉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4.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敏锐的时代意识;
5.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美学修养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6.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具备军事基本素养,能通过教育部规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三、培养特色
环境设计专业在学生培养机制方面有如下特色: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艺术创作和技术应用双重能力。
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和美术修养、具有专业前瞻性的设计人才,培养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实践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充分体现了社会分工的细化、融合和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本专业较好的将设计美学理论与设计实践进行了融合,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熟练掌握各种环境设计辅助软件,能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并具有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
(二)结合行业需求和专业特点,强化兴趣培养
结合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实施“大专业基础平台向小专门化方向”进阶式教学改革,学生在入学初期是大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再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通过逐步进阶,结合自身个性特点和兴趣,最终进入小专门方向,实现兴趣培养,提升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深化产教融合,对接行业标准
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将行业标准引入人才培养体系,是满足企业对高质量环境设计创作人才迫切需要的重要培养途径之一。本专业与多个校外企业深化合作,打破了校企之间的壁垒和边界,校企优势互补,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学生入学到就业创业,从入口到出口,全方位全过程开展互动。
四、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艺术学、设计学、计算机图形设计学
核心课程:室内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建筑制图、建筑景观设计、室内空间设计、3D效果图、建筑模型制作与工艺、计算机图形设计、CAD工程制图、中外建筑史、艺术概论。
五、修业年限
本科基本修业年限为 4 年。根据学校学分制管理规定,实行 3-8年弹性学制。
六、毕业学分标准及学位授予
本专业要求学生修满教学计划中规定课程总学分155学分和各模块应修学分方准毕业,按要求完成学业,达到毕业学分要求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